李大牛看着一片被烧成黑炭的红薯地,眼睛喷火,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他负责的区域也遭到了袭击,虽然及时击退了敌人,但仍有部分田地被毁。
赵大勇接到报告,脸色铁青。他深知,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敌人的破坏,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根据地的民心士气也将受到沉重打击。
“同志们,被动防御不行,我们的防线太长,不可能护住每一块田。”
赵大勇在军事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必须以攻代守,主动出击,打掉这些‘破坏队’的嚣张气焰!”
他迅速调整部署:“命令各主力连队,抽调精干人员,与当地民兵、武工队混合编成若干‘护粮队’。‘护粮队’的任务不是固守一点,而是机动巡弋,主动寻找并歼灭敌人的破坏小队。要发挥我们地形熟、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布设诡雷,设置伏击圈,让他们有来无回!”
“同时,加强情报工作。动员根据地所有群众,实行‘村村哨,山山哨’,发现敌情,立即用消息树、鸡毛信等方式传递。我们要让鬼子便衣队变成聋子、瞎子!”
一场围绕“粮食”的保卫与反保卫战斗,在根据地的山林田野间激烈展开。
李大牛率领的“护粮队”首战告捷,他们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一个山谷里设伏,全歼了一支由十二名日军和二十多名伪军组成的破坏小队,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
民兵们也想出了各种巧妙的办法。他们在田地周围埋设踏板雷、绊发雷,不过这次埋的不是铁雷,而是用黑火药和瓷片、碎石制成的“土雷”,威力不大,但声响吓人,更能炸伤敌人,极大地迟滞和威慑了敌人的破坏行动。
儿童团则负责在制高点放哨,他们的眼睛尖,动作灵活,多次提前发现了化装成农民的汉奸特务。
军民上下的同心协力,逐渐遏制住了敌人的破坏势头。高野派出的多支“破坏队”要么无功而返,要么损兵折将。根据地核心区域的庄稼,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收获的季节终于来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成熟的芬芳。
土豆田里,战士们和群众一起,用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开垄土,一颗颗饱满、黄澄澄的土豆滚落出来,引起一阵阵欢呼。
红薯地里,顺着藤蔓挖下去,便能带出一串串沉甸甸、红皮或紫皮的红薯,个大饱满,预示着高产。金黄的南瓜堆成了小山,翠绿的萝卜、蔓菁装满了箩筐。
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丰收!虽然部分边缘区域遭受了损失,但核心区的产量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看着堆积如山的收获,所有人都喜笑颜开,心中充满了踏实感。
这就是丰收的喜悦。
团部所在的村子召开了庆祝丰收大会。会场中央,堆放着各部队和群众选送的最大的土豆、红薯和南瓜。
赵大勇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洋溢着喜悦和希望的脸庞,心中感慨万千。
“同志们!乡亲们!”赵大勇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我们赢了!我们不仅打赢了反扫荡的军事仗,今天,我们又打赢了这场生产自救的生存仗!鬼子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但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开出了荒地,种出了粮食!这证明,任何困难都压不垮我们英雄的军队和人民!”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些粮食,是我们活下去的希望,也是我们继续战斗的本钱!”赵大勇继续说道,“我们要像爱护武器一样爱护这些粮食!各部队收获的粮食,统一登记造册,由团后勤处统筹分配。群众的收获,归群众自己所有,但希望乡亲们也能节约用粮,互相帮助,共同度过可能存在的困难。”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鬼子亡我之心不死!这次的丰收,只会让他们更加嫉恨。更大的战斗,可能还在后面。我们要提高警惕,抓紧时间整训部队,修复工事,储备物资!”
丰收的喜悦,并未让赵大勇冲昏头脑。他深知,眼前的温饱只是暂时的。冈村宁次和高野拓村绝不会善罢甘休。
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他命令部队在庆祝之后,立即投入到新一轮的军事训练和战备工作中去。
缴获的武器要维护,新兵要训练,地道要加固,情报网要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