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地皆同力庙堂的秩序(1 / 2)

阅读着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记载,贞小兕那时自然心生感慨。

晚唐诗人罗隐那首悼念诸葛亮的《筹笔驿》中的名句,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她的脑海:“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这两句诗,用在此刻的北境局势上,竟是如此贴切。

开元四年的情形,让她不由得想起了八十八年前的贞观二年。

彼时,太宗皇帝刚刚即位,强大的东突厥汗国也是突然内乱,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叔侄相争,各部纷纷降唐,最终在唐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

如今,历史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

上天似乎又开始眷顾太宗皇帝的重孙唐玄宗了。

阿史那默啜的暴死,突厥的内乱,各部的归降……这一切,难道预示着另一位伟大君主的时代即将来临?这股归降的浪潮,是否正在造就一个新的盛世?

但作为心理学研究者,她深知这并非简单的“历史循环论”。

心理学中的“路径依赖”告诉小兕,过去的选择会制约未来的道路,但每个时代的“主体能动性”——即决策者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才是决定历史分岔的关键。

太宗与玄宗,面临的具体情境、拥有的资源、个人的性格与决策模式都截然不同。

玄宗能否抓住这“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机遇,不仅要看天意,更要看他和他麾下的能臣干将们,能否精准地洞察并驾驭这万千人心向背的微澜。

就在北境风云激荡之际,长安城的心脏,也经历了一次沉重的搏动。

“开元四年六月十九日,太上皇李旦在百福殿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帝国的最高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