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小小吴听着爹爹的抽泣声直直走向会客室。
只见她在会客室旁的窗台上探出个小脑袋,吴老爷尚未发现她,桑哥就注意到了窗台边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不解地看过去,正巧碰上了吴家娃娃的眼神,那双难忘的眼睛,是她了,那个瞎指路的小姑娘,奇怪,此刻的桑哥已经毫无恼意,只为再见她感到欣喜。
小姑娘见他看过来,用手在嘴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他不要把自己供出来。
此时的吴老爷心情尚且平复了些,将小信封小心收好,放入了衣服的内衬口袋处,靠近心脏位置,似要让自己的这颗心感受故土的温度。这时候他才总算想起了自己在年轻人面前失态实属不妥,便让这个年轻人自我介绍一下,叫什么名字啊,可曾读过书啊,张老爷与汝什么关系啊,云云。
桑哥都一一做了解答,只是在和张老爷的关系上做了隐瞒,说自己只是张老爷的一位下人,本在张府做少爷的书童陪读,后因少爷不幸离世,承蒙老爷不弃,才让某在府上能有口饭吃,不至流落街头。
吴老爷边听桑哥发言,边打开信封里的信件,品读了一番,信上首先提到上次与他别离后回乡,家中两个女儿对他挑选的两个发簪爱不释手,又写到自己的长子因时局动荡郁郁而终,中间穿插写着收桑哥做义子,对桑哥的品行道德表示了极高的赞扬,后又写了自家大女儿因与蒙古骑兵发生了口角冲突被杀害,自己心态转变,但依旧不忘说上几句勉励的话。时值乱世,而且自己年岁已高,不知是否还能与吴兄再相见,感慨万千。同时写到,这位来找你的年轻人正是在下义子,他在目睹自家大女儿的离世后,愤然而起,势要在灭元这件事上鞠躬尽瘁,希望吴兄能给他适当引导,在必要时帮他一把。在信的结尾还特意写下,当年逼婚的林家小姐已经出嫁,他们在寻吴兄几年无果之后,因林家小姐年纪大了,耐不住家里人催促匆忙结了婚。
至此吴老爷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他的思绪回到了很久很久之前。同时他注意到桑哥对自己似有嫌隙,并没提及自己已是张家义子的事,于是打算开诚布公,同他讲讲自己从家乡南下一路来到江南,遇见吴家小姐,成亲生子的事。
“桑倚隆是吧,你过来坐下,我同你讲个故事。”吴老爷招了招手。
桑哥乖巧的听着,朝吴老爷靠近了些。
只见吴老爷表情和缓,向他吐露着尘封了二十几年的陈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