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三百万亿的血色军令(1 / 2)

但是——

这一系列的正确策略,全部都被有熊国的大供奉将臣一言而否。

而且,更令人费解的是,也不知这位有熊国修为最高的将臣究竟作何考量?又有何背地阴谋?

他竟提出了“寸土必争,寸土不让”的守土准则,还倡行了一种“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行动策略。

在国内最高境强者的强权威严之下,满国文武无人敢于置喙——

即便身为黄帝亲子、监国二王的青阳王与昌意王,也只能将疑议咽进了肚内腹中,不敢有半分的怨言。

自此而后——

青阳氏挂帅出征,坐镇前线大营,抵御强敌入侵;

昌意王留守轩辕神城,统筹一切的粮草军备与援军调度。

本来,一切后勤调度如此繁杂的重担本非一人所能承担。

万幸的是——

在处理这些繁重事务当中,昌意王之子‘颛顼’,以及青阳王之孙‘帝喾’二人,在乱世中涌现出了非凡才能。

二人天资卓绝,聪明睿智,屡屡交替押运粮草与后援大军赶赴前线,以非凡才干扛起了后勤重任。

正是有了这份黄帝子孙的这份同心协力,方才让有熊国在三十多万年的征伐中勉强支撑,未曾落于下风。

然而,这种不落下风的支撑代价,是血流成河铺就的血肉之路。

三十八万亿仙军的损失,如同一座大山压在青阳氏与昌意王心头——

亦让二人日渐心力交瘁,而只能在无尽血战中苦苦煎熬。

他们并非未曾想过反抗,只是将臣的存在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枷住了他们。

作为有熊国内,修为最高的大供奉将臣不松口,哪个又敢于公然反对将臣拍板定下的‘血战到底’策略?

更何况,在三十多次的大会战中,黄帝嫡长子的青阳氏,更是受恩深重。

三十八次的仙军大会战,每一次青阳氏都曾身陷绝境,若没有将臣出手相救,他早已死了三十八次之多。

帐中的赤精子亦是如此,三十余次的生死关头,皆是仰赖将臣的庇护,才得以留存性命。

不然,这位阐教亲传的赤精子,亦不知早死在哪个犄角旮旯,变成白骨一堆了。

这份救命之恩与修为压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青阳氏的最沉重桎梏。

青阳氏纵然对‘寸土必争,血战到底’的策略有万般不满,也只能咬牙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