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春回大地(2 / 2)

户部尚书则忧心忡忡:“救灾需大量粮草与银两,国库虽有储备,但若灾情持续时间过长,恐难支撑。此外,灾区瘟疫极易滋生,还需派太医前往救治。”

顾明轩点头,正欲下旨,天佑忽然出列:“父皇,儿臣愿前往江南主持救灾事宜。当年祖父曾教儿臣‘救灾如救火,需亲力亲为’,儿臣想效仿祖父,到灾区与百姓共渡难关。”

顾明轩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想起自己当年在江南历练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好,朕准你所请。朕命你为赈灾总指挥,调五万大军随行,再派二十名太医与百名工匠,务必确保百姓安全,尽快控制灾情。”

天佑领命后,即刻启程前往江南。抵达苏州时,洪水已漫过城墙,街道上一片汪洋,百姓们纷纷爬到屋顶或树上避难,哭喊声不绝于耳。天佑见状,立刻下令让士兵驾驶小船前往救援,同时在高地搭建临时安置点,发放粮食与药品。

夜间,天佑在安置点巡查,看到一位老妇人抱着生病的孙子,坐在角落里哭泣。他连忙上前,让太医为孩子诊治。太医诊脉后说:“殿下,孩子是因淋雨受凉引发高烧,需尽快服药发汗。”

天佑从随身的药箱中取出退烧药,亲自喂孩子喝下,又脱下自己的披风盖在老妇人身上:“老人家,别怕,朝廷会帮大家重建家园,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老妇人含泪点头:“多谢殿下,多谢朝廷…… 若不是你们及时赶来,我们祖孙俩恐怕早就没了性命。”

在天佑的指挥下,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士兵们日夜不停地搜救被困百姓,工匠们则冒着暴雨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半个月后,洪水渐渐退去,天佑又下令组织百姓清理淤泥,重建房屋,并派农官指导大家补种晚稻,尽量减少粮食损失。

然而,灾情刚有好转,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部分安置点出现瘟疫,每日都有百姓染病身亡。天佑心急如焚,立刻下令将染病百姓隔离,并让太医们连夜研究药方。他自己也不顾安危,每日前往隔离区探望患者,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太医们经过几日的研究,终于研制出治疗瘟疫的药方。天佑立刻下令大量熬制药剂,分发给百姓。又过了半个月,瘟疫终于得到控制,江南地区的秩序也渐渐恢复。

当天佑带着救灾成功的消息返回京城时,顾明轩亲自到城外迎接。看到儿子晒黑的脸庞与磨破的鞋子,顾明轩心中既心疼又欣慰:“天佑,你辛苦了。此次江南救灾,你临危不乱,与百姓同甘共苦,已具备君主的担当。”

天佑躬身道:“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此次救灾,儿臣深刻体会到,百姓是江山的根本 —— 百姓安,则江山安;百姓富,则江山富。儿臣定不会辜负父皇与百姓的期望。”

这年冬至,顾明轩带着天佑来到顾云芷与顾承宇的陵前。雪后的陵园格外肃穆,两座墓碑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庄重。顾明轩献上祭品,轻声道:“祖母,父亲,孙儿(儿子)来看你们了。如今新靖王朝国泰民安,天佑也已长大成人,能够独当一面。你们当年的心愿,我们都在一一实现。”

天佑也跪在墓前,恭敬地磕了三个头:“曾祖母,祖父,孙儿定会继承你们的遗志,以民为本,励精图治,让新靖江山永远繁荣,让百姓永远安康。”

寒风拂过,陵前的松柏轻轻摇曳,仿佛是顾云芷与顾承宇在回应他们的誓言。顾明轩与天佑站起身,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知道,江山的传承,不仅是权力的交接,更是责任与信念的传递。从顾云芷平定战乱、建立新靖,到顾承宇励精图治、稳固江山,再到顾明轩守成创新、开创盛世,每一代顾氏君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而天佑,也终将接过这沉甸甸的责任,带着祖辈的期望,带着百姓的信任,将新靖王朝的盛世,续写下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陵园的白雪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新靖王朝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属于顾氏家族的传奇,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