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春回大地(1 / 2)

春回大地时,太子天佑已年满十五。经过青州之行的历练,他褪去了往日的稚气,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这日,顾明轩召天佑到御书房,递给他一份来自西域的奏折:“西域都护府奏报,龟兹国近来频繁调动兵力,在边境囤积粮草,似有异动。你曾在青州处理过民乱,如今试试分析这其中的缘由。”

天佑接过奏折,仔细研读片刻,沉吟道:“父皇,龟兹国若真要动兵,绝非一时兴起。儿臣记得,去年西域商道因沙暴受阻,龟兹国依赖中原丝绸、茶叶的商队损失惨重,他们或许是想借边境摩擦,逼迫朝廷让步,获取更多贸易特权。”

顾明轩眼中闪过赞许:“说得有理。但你忘了一点 —— 龟兹国新王登基未满一年,根基未稳,此次调动兵力,或许也有借对外战事稳固内部统治的心思。” 他指着奏折上的一行小字,“你看,龟兹国去年冬小麦歉收,国内粮价飞涨,百姓颇有怨言。新王若能在边境有所‘建树’,便能转移国内矛盾。”

天佑恍然大悟,随即皱眉:“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若出兵镇压,恐引发西域诸国恐慌;若一味退让,又会让龟兹国得寸进尺。”

“这便是治国的难处 —— 需在刚柔之间找到平衡。” 顾明轩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份地图,“朕已命人探查,龟兹国虽在边境布防,但兵力分散,且粮草储备不足。朕打算派使者前往龟兹国,一方面提出重启商道,并承诺减免部分关税,缓解他们的贸易困境;另一方面,命西域都护府调兵三万,在边境举行军演,展示我朝实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他转头看向天佑:“此次使者团,朕想让你带队前往。一来让你熟悉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二来也让你学学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

天佑心中一振,连忙躬身领命:“儿臣遵旨!定不辱使命!”

半月后,天佑率领使者团从京城出发。随行的不仅有外交官,还有工部的工匠与农官 —— 顾明轩特意嘱咐,若龟兹国愿意议和,便派工匠帮他们修缮水利,派农官教他们种植耐旱的作物,从根本上缓解粮荒。

历经一个月的跋涉,使者团终于抵达龟兹国都城。龟兹新王对天佑的到来态度冷淡,设宴时言语间满是试探:“太子殿下远道而来,不知新靖王朝此次,是想与我国兵戎相见,还是另有诚意?”

天佑端起酒杯,从容应对:“大王此言差矣。新靖与龟兹世代友好,互通有无,若因一时误会兵戎相见,不仅会让两国百姓遭殃,还会让其他势力有机可乘。此次前来,朕带来了父皇的诚意 —— 只要龟兹国撤去边境兵力,朝廷愿重启商道,并减免未来三年的关税;此外,朕还带来了工匠与农官,可助贵国修缮水利、改良农作物,缓解粮荒之困。”

龟兹新王眼中闪过惊讶,他没想到新靖王朝竟会提出如此优厚的条件。一旁的丞相悄悄对他低语:“大王,新靖王朝国力强盛,若真开战,我国恐难取胜。如今他们主动示好,既能解决贸易与粮荒问题,又能让大王在国内树立威信,是两全之策啊。”

新王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太子殿下的诚意,本王感受到了。明日,本王便下令撤去边境兵力,与新靖王朝签订盟约,永结友好。”

盟约签订后,天佑并未立刻返回京城。他带着工匠与农官前往龟兹国的粮产区,实地查看农田与水利设施。看到当地因灌溉不足,大片农田干裂,农官当即提出改良方案:“大王,我们可在河流上游修建蓄水池,再开挖水渠将水引至田间,这样即便遇到旱季,也能保证农田供水。”

工匠们则当场绘制图纸,手把手教龟兹工匠修建技术。天佑看着忙碌的众人,忽然想起曾祖母顾云芷在《地方治理策》中写的 “以民为本,不分邦国”—— 原来真正的大国风范,不是靠武力威慑,而是靠善意与帮助,赢得他国的尊重与信任。

两个月后,天佑带着盟约返回京城。顾明轩看到盟约内容,又听闻龟兹国百姓对新靖工匠与农官赞不绝口,欣慰地拍了拍天佑的肩膀:“此次西域之行,你不仅化解了边境危机,还为两国百姓谋了福祉,做得好。”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这年入夏后,江南地区连降暴雨,引发大规模洪涝。苏州、杭州等重镇被洪水淹没,百姓流离失所,灾情远比十年前的旱灾更为严重。

顾明轩接到奏报后,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工部尚书奏道:“陛下,江南河道年久失修,淤泥堵塞,此次暴雨才会引发严重洪涝。当务之急是派大军前往救灾,同时组织工匠疏通河道,加固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