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政末朝会篇:朝堂论宗法!(2 / 2)

一点都没有意思……根本不过癮啊!

杨千禾心中不快的吐槽著,对於接下来这大殿上的风吹草动,以及那礼部尚书赵荃汉满口的什么礼法宗庙之类的东西,全然听不进去了……

“孟大人,许大人,霍大人,对於有关於皇位传承之事,这件事情,其实早在昌南王继位之时,我们礼部就已经开始商议这件事情的正统了。”

“毕竟,自我们大尧开国以来,还从未遇到过这等事情。因此,在父终子及之后,叔侄之间是否是最佳的继位关係,我们礼部已经商討了许久了。”

“关於这件事情,就在这几天,我们甚至还找到了几位在野的大士们,一同探討了在礼法以及宗祠等多方面的细节。”

“和几位大士们,一同给诸位解释。”

赵荃汉就是倒向孟如秋的第一批迎风倒的投机者!

说完这些,他顿了顿,同样是先看了荀直一眼。

事实上。

在大尧的所有朝臣眼中,荀直都是那个规则一般的存在。

他们可以互相斗法,可以搅弄风云,可以使一些阴谋诡计。

但有个前提就是,这件事情,至少荀直不会反对。

不然。

只要荀直不同意,这件事情你就绝对办不到。

大尧的朝堂之上一直有传闻说:

为皇帝考虑、忠於皇帝时的荀直,只有皇帝可以不按他的规则办事。

不把皇帝当君父的荀直,皇帝都要在他的规则下办法!

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可以这么讲:

“如果荀直现在愿意扶持萧寧当皇帝,那么,朝臣们基本上是没有人会反对的。”

荀直在大尧,就是有这般,甚至是高於皇帝的分量。

只不过……

荀直的性子人如其名,实在是太正直了一些。

说实话。

哪怕是有著落剑山庄的关係,若是萧寧是一个这样的紈絝,荀直也绝对不会多看萧寧一眼……

在看见荀直的表情依旧平淡,没有丝毫阻拦的意思后。

赵荃汉清了清口,继续开口:

“我们礼部的意思是,可以请太皇太后,孟氏风华,继位!”

他的声音猛然增大。

眾朝臣在听到这个意见时,不由得纷纷一愣。

那些中间派的表情,也跟著精彩了起来。

终於。

当太后党,如今的太皇太后党,当孟如秋等人,卸下了偽装,露出了真正的爪牙之时。

这群人似乎才猛然明悟了过来,接下来究竟是要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了!

谁能想到。

这太后党最终打的,是这么一个主意!

那孟风华,难不成是要当女皇

直到此刻,眾朝臣心中,才开始出现了那位孟氏的影子!

孟氏是庆宗萧汉在位时入宫的。

她一生没有为萧汉生下子嗣,但却凭藉著自己的手段,稳居皇后之位。

萧汉,也就是萧寧的爷爷!

萧汉死后,萧遵继位。

这位老皇帝最憋屈的一件事大概就是!

自己都当皇帝了,却依旧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母亲封为太后。

反而是让孟风华在太后之位上,坐的风生水起。

萧遵驾鹤西去!

萧寧继位。

这位孟氏!

更是直接坐上了太皇太后的宝座!

这么一个女人,手段不可谓不强啊。

如今,他竟然打算剑指皇位了。

眾朝臣们瞪大了眼睛。

许居正等人,更是纷纷卯足了精神。

这是他们最后的战爭了。

儘管说,自己这边没有找到什么有名头足以抗衡孟党的大士。

可是!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爭,他们依旧要打。

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他们也要保住萧氏的朝堂!

有时候。

文官们就是这般,他们的思维是执拗的。

在他们心中。

萧氏的皇室,就是正统!

也正因如此,他们寧可站在自己从来就看不上眼的萧寧这边,依旧也要与孟党相抗衡!

很快。

那赵荃汉提到的大士们,纷纷入场!

为首的。

正是那在大尧名声显赫,人尽皆知的谭录和秦远阳!

“嘶!那不是谭录大夫么他週游邻国回来了”

“秦远阳当年孤身入敌阵,以舌为剑,以礼为盾,破敌百万大军!”

“这次这孟党还真是下足了血本啊,这样的人竟然都找来了!”

不少人纷纷小声议论。

谭录!

曾经的帝师。

近些年来一直在周游列国,在很多国度都享有盛名。

甚至在不少国家的皇室,都受上宾的待遇,更有甚至,帝皇都亲自迎接。

秦远阳。

曾经与儒家孔难论道,儘管被孔难指责心术不正,依旧名扬天下。

在大尧极负盛名,被称作是大尧大士第一人。

当清流们看见这二人时,本就凉了半截的心,彻底凉掉了。

未战先怯!

倒不是他们没有出息。

只是。

谭录加秦远阳,这等阵容,在大尧根本就没有人可以与之抗衡了……

除非那个人。

只可惜。

那个人,当初自己把朝中四相的名头都用上了,依旧没有请来啊。

去除这个根本就请不来的大人物……

这次的朝堂论理,妥妥的输定了啊!

哎。

算了。

已经到了这等局面了。

就算没有胜算,也要硬著头皮上了。

清流们摇了摇头,纷纷上前。

朝堂论宗法,开始!

与此同时。

清流们心中的大人物,正走在皇城內,满脸的幽怨:

“你这小子,老夫都这把年纪了,你这一大早还如此折腾老夫……这次回去,一定要让李百万给老夫备坛好酒,好好地补补……”

王之山!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