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高粱河车神,宋太宗赵光义!(1 / 2)

好好好!

源头找到了!

好傢伙……

这一刻,诸天万界,歷朝歷代,无数人眼神闪烁……

……

大秦,始皇时空!

秦始皇眯起眼。

他就说嘛……

这群文官怎么来的这么大权利

让宋亡国也就罢了,还顺带的让明朝也亡了

这赵匡胤……

怎么说呢,想法是好的,但是……

就如同武將一样,文官得势之后,一样会霍乱天下。

平衡!

一切都需要讲究平衡。

“这赵匡胤,兵家出生,终究是不懂得帝王之术……”李斯摇摇头。

“不!”

却不想,秦始皇反驳道:“此人很懂帝王平衡之术!在说別人之前,得从对方的时代出发!这什么五代十国,本就是个人吃人的时代,文官示弱,武人过於强横!赵匡胤並非贬低文官,而只是把文官的地位恢復到了正常朝代时该有的样子!”

李斯一愣,继而称讚道:“陛下就是陛下!见微知著,臣等无所及也!”

秦始皇瞥了眼李斯,也不去在意李斯是否是拍马屁,倒是思索起赵匡胤的政策来……

儒家

仁义礼智信

忠孝

嗯……

虽然他很反感儒家的那一套框框架架的,但不得不说,儒家这一套,对统治方面,还是很有利的。

但是吧……

现在的儒家,可不是几千年后的儒家。

现在的儒家,就讲究一个仁与礼!

什么义智信,那都是不存在的。

忠孝的概念虽然也有,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忠孝的概念了。

但这忠孝的概念,与儒家完全是两回事。

现在的儒家,就只是一种学说。

一种为君王服务的东西。

与诸子百家的概念也没什么区別。

各家有各家的治国理念。

儒家也是如此,他们的治国理念,是以仁政为主,讲究礼学。

不说有用吧……

反正对秦始皇而言,是没有什么用的。

但现在看来,儒家愚民还是有一套的……

嗯,当然,是未来的儒家。

如果是以前,秦始皇说不定还会改一改儒家的教义,把儒家改成他想要的儒家,至少,在统治国家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用的。

但是,现在,他不需要了。

他现在要的是让大秦的百姓觉醒。

他要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他不知道百姓觉醒之后,对大秦而言是福是祸。

但他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强盛,百姓觉醒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

你问百姓觉醒之后,奴僕黔首去哪找

那可太简单了!

那什么殴州欧罗巴,不是还有野人么

那美洲不是还有土著吗

那非洲,不是还有黑奴吗

等大秦强大之后,华夏人,就是最尊贵的存在,甭管这华夏人是黔首也好,还是贵族也罢,天生就高人一等!

而其他的,就按照各色肤色的存在,分个三六九等出来。

……

而此时,大汉武帝时空。

“这算什么重文,抑武”汉武帝微微眯起眼。

或许赵匡胤並不想重文抑武。

从政治方面而言,逐渐的提高文官地位,有助於平衡。

而且,赵匡胤本身也是武將出身,就更不可能重文抑武了。

只不过,或许赵匡胤並不是这么想的,但他转念一想,就明白……

肯定是赵匡胤开了这一个头,然后,后面的皇帝才逐渐的演变成了重文轻武!

也就是说,重文抑武方面,赵匡胤还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这么仔细想一想……

他忽然感觉,这是不是也有他的一份责任

是他接受了董仲舒的理论,就成了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然,他也很清楚,董仲舒提出的那套理论,可不仅仅是儒家的那么简单,而是包含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一些思想。

无非就是披了一层儒家的皮罢了。

要是孔丘知道董仲舒弄出来的那些,估摸著能三拳打死董仲舒。

所以说,其实是朕,让宋朝,明朝灭亡的

汉武帝笑了……

当然,这念头也只是在脑海中转了一圈,然后就拋之脑后。

“这时代,还真是黑暗!这赵匡胤,还是有点东西的!”汉武帝微微点头。

在某些方面,他还是挺认可赵匡胤的。

身处乱世,周围全是人吃人。

而这种情况,已经延续百年了。

所有人都已经快把吃人认为理所当然了。

是赵匡胤,重建了秩序。

就算赵匡胤是欺负孤儿寡母上位的又如何

有这份心,这份能力,还让大宋存在了三百多年,已经难能可贵了。

嗯,就是大宋后来的这些皇帝吧……

汉武帝摇摇头……

实在是有些辣眼睛。

在他看来,胡亥都比那什么徽钦二帝强。

哦,不对……

都是垃圾,有什么好比较的

……

同一时间,大宋时空。

“什么玩意”赵匡胤眉头紧皱……

不是……

所以说,朕这么做,有错吗

一,朕没有杀功臣,杯酒释兵权。

二,朕重建了秩序,让文官与武人平等,这还有错了

朕不过是恢復了唐朝时期,文人与武人的地位。

这有什么错

他撇嘴……

大宋灭亡这锅,他可不背!

他玩的是制衡之术。

是帝王平衡。

虽说现在的他还没有那么做,但他已经有心那么做了。

甚至,为了恢復仁信,他还在寻找一个典型的正面人物。

可惜,就这么个操蛋的时代,他是打著灯笼都找不到那样的存在。

动不动就背后捅刀子。

背叛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如此混乱的时代,他重建秩序,难道有错

所以说……

这是后人误解朕!

是对朕的誹谤!

朕欺负孤儿寡母上位怎么了

朕是重文,可从来没有抑武。

这文官做大的锅,朕可不背。

所以说,是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干出来的事情

还是说,是自己的孙子

赵匡胤开始思索自己那些儿子……

他本来就在思索继承人的问题。

他其实现在面临的情况也与柴荣一样。

儿子太小了。

主少国疑。

但凡他把赵德昭立为太子,很可能会发生与他身上发生的相同的事情。

所以,他暂时没有立太子。

但將来,这皇位,肯定是要传给他儿子的。

所以,儿子得从小培养,只要儿子长大成人了,让他一步步的接触政务就好了。

就像朱棣培养他孙子朱瞻基一样。

朱棣能培养一个孙子起来,他培养儿子不是更加轻鬆

至於说传位给老三赵匡义

那他没想过……

不过,他也的確在培养赵匡义……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但凡一个不注意,忽然死了,那主少国疑,国家很可能就会灭亡。

所以,他需要培养赵匡义。

他是希望赵匡义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燕国的慕容恪一样。

慕容恪忠心辅佐幼主,以鲜卑人的身份,进入了汉人武庙之中。

可见这慕容恪的成分。

他与赵匡义本就是亲兄弟,不说兄友弟恭吧,但也大差不差。

他就是希望,赵匡义如同慕容恪一样,忠心的辅佐幼主,这样,他死后,也能安心了。

所以,宋朝只要不亡的情况下,那理应就是赵德昭!

也就是说,是德昭重文抑武

可是,没道理啊

德昭虽不好武成风,但也不懦弱。

甚至,德昭的性格更適合当一个皇帝,喜怒不形於色,简直就是天生的皇帝种。

哪怕现在的赵德昭只有九岁。

可九岁的他,就懂的隱藏自己的情绪,就更说明问题了。

这一刻,赵匡胤陷入沉思,一时间,都有些犹豫不定了……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此时,秦镇又开口了……

“其实,赵匡胤提拔文官,在那个时代,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皇帝需要平衡,需要制衡。”

“武將过甚的后果就是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所以,需要文人来平衡。”

“也唯有文武同治,才能让天下太平。”

“这政策,不能说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赵匡胤错就错在,他与朱元璋一样,给后人立了个规矩,是为:太祖誓碑!”

“太祖誓碑有三条,分別是:”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三、子孙必须遵守。”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第二条,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就这一点,就改变了宋朝三百年的格局。”

“赵匡胤只是想著,用士大夫治世,改变五代十国的风气,让宋朝逐渐走上正轨。”

“但是,到了后面,就变味了!”

“如果赵匡胤只是源头,那接下来这人,就是正儿八经的元凶了。”

“这位,就是大宋的第二位皇帝,赵匡胤的三弟,高粱河车神斧头帮帮主绝命毒师宋太宗赵匡义,也就是赵光义!”

……

这一刻,伴隨著秦镇话音落下……

大汉帝国时空。

“嚯,好傢伙,第二位皇帝赵匡胤的弟弟这是,兄终弟及”

刘邦微微扬起眉,心里直呼好傢伙。

不是,这怎么就成了赵匡胤的弟弟当皇帝了

这皇位,不是传给自己儿子吗

但凡是皇朝的中后期,兄终弟及也很正常。

但这可是开国之主啊!

开国之主就兄终弟及了

不是,这赵匡胤没有儿子还是怎么的

还有……

这赵光义是怎么回事

高粱河车神斧头帮帮主绝命毒师宋太宗

这都是什么鬼

饶是刘邦见多识广,这一刻,也有些愣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