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然察觉到了她的情绪,有些担忧地问。
“没什么。”
孟时岚摇了摇头,吸了吸鼻子,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
“只是替你和我哥哥,感到高兴。”
她握住贺然的手,目光无比真诚。
“然然,往后,我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我哥哥若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你只管告诉我,我替你教训他。”
贺然被她的话逗笑了,心中的紧张和羞涩,也消散了不少。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眼底,是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正月初十,钦天监算出的黄道吉日。
宜,嫁娶、纳采、问名。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镇国公府的大门,一大早就敞开了。
孟兴江穿着一身崭新的宝蓝色锦袍,头发用玉冠高高束起,整个人显得英武不凡,却又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紧张。
他站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地踱着步,时不时地整理一下自己的衣冠。
周从显负手立于一旁,看着他这副模样,有些好笑。
“不过是去提亲,又不是上战场,看把你紧张的。”
孟兴江瞪了他一眼。
“你懂什么!这比上战场,可紧张多了!”
周从显挑了挑眉,不置可否。
他想,若是换作他去向时岚提亲,怕是会比孟兴江,紧张百倍。
不多时,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府门前。
车帘掀开,走下来的,正是吏部尚书夫人,李夫人。
孟余山亲自迎了出来。
“劳烦李夫人了。”
“孟老国公言重了。”
李夫人福了一礼,笑得一脸和善,“能为孟公子和贺小姐这样的一对璧人做媒,是我的福气。”
一行人将李夫人迎进正厅。
下人们抬着一个个盖着红绸的礼箱,跟在后面。
那长长的队伍,从府门口,一直排到了街尾,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惊叹不已。
镇国公府的这场提亲,办得比寻常人家嫁娶还要隆重。
这份诚意,半个京城的人,都看见了。
孟时岚站在廊下,看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聘礼,看着哥哥挺拔又紧张的背影,看着外祖父脸上欣慰的笑容。
她转过头,望向身旁的周从显。
他也正看着她。
日光下,他的眼眸深邃如海,里面盛满了温柔的、缱绻的笑意。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的。
他的掌心,温暖而干燥,充满了让人心安的力量。
孟时岚的心,忽然就定了下来。
是啊。
过去的苦难,都已过去。
未来的幸福,才刚刚开始。
她和他的路,或许会比旁人更艰难一些。
但只要,他们还这样紧紧地牵着彼此的手。
便没有什么,是跨越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