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腥飙随奋翮,利觜破埃沉(2 / 2)

“肃静!” 周铁的声音威严而有力,“经过今日的审讯,本部认为,谢大人所提的疑点皆有道理,徐大人所呈的证据存在诸多瑕疵,不足以定罪。为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维护朝廷刑律的尊严,本部决定:暂缓审讯,不将谢大人押回诏狱,暂安置在偏殿休息,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置!”

他顿了顿,继续下令:“即刻派人前往吏部、户部、兵部,调取谢大人的财产记录、兵马调度文书、与宗室的往来档案;命玄夜卫缇骑即刻提审徐大人所呈的‘人证’,以及谢渊府中那个涉及栽赃的杂役;同时,核查徐靖的家产状况,查明其财产来源是否合法。所有存档与人员,务必在明日审讯前全部到位,不得有误!”

“臣遵旨!” 在场的各部门官员纷纷躬身领旨。

徐靖见状,心中一沉,连忙道:“周大人,你不能这样做!谢渊是谋逆重犯,必须押回诏狱严加看管!”

“徐大人,” 周铁冷冷地说道,“刑堂审案,以证据为准,而非个人主观臆断。在证据未核查清楚之前,谢大人只是嫌疑人,并非罪犯。你若再强行阻挠,便是藐视本部,藐视朝廷刑律!”

徐靖被周铁的气势震慑,再也不敢多言,只能愤愤地闭上嘴。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谢渊被带往偏殿。

谢渊对着周铁躬身行礼:“多谢周大人明察秋毫,谢渊感激不尽。明日审讯,我定会配合大人,将真相查明,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肃清朝堂的奸佞。”

周铁点了点头,道:“谢大人不必多礼,维护司法公正是本部的职责。你且安心在偏殿等候,本部会派人严加保护你的安全。”

随后,两名缇骑护送着谢渊,向偏殿走去。堂下的百姓们见状,纷纷鼓掌欢呼,中立派官员们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谢渊被安置在刑部偏殿,这里虽算不上奢华,却也干净整洁。缇骑们恭敬地退到殿外守卫,确保他的安全。谢渊坐在殿中的椅子上,并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石崇绝不会善罢甘休,明日的审讯,必将是一场更大的硬仗。

他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梳理着今日的审讯过程,回忆着徐靖的每一个反应,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的破绽。他想到,石崇很可能会在夜间派人刺杀那个知情的杂役,销毁证据,还可能会威胁中立派官员,阻止他们明日说实话。

“必须尽快通知秦飞大人,让他加强对杂役的保护,同时提醒中立派官员注意安全。” 谢渊心中暗忖。他起身走到殿门口,对守卫的缇骑道:“烦请你转告秦飞大人,石崇可能会派人刺杀我府中那个涉及栽赃的杂役,还可能威胁中立派官员,务必加强防范。”

缇骑不敢耽搁,连忙点头道:“属下这就去禀报秦大人。”

谢渊回到殿中,继续思考着明日的应对之策。他知道,明日的审讯,关键在于证据的核查,只要能够证明徐靖所呈的证据是伪造的,自己的清白便能彻底洗刷。同时,他还要抓住机会,揭露石崇的谋逆罪行,将这个大奸佞绳之以法。

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记录着石崇的种种罪行,包括私通北元、毒杀忠良、克扣军饷、私藏火药等。他仔细核对每一条罪行,确保都有对应的证据支撑。他知道,只有拿出确凿的证据,才能让陛下和百官相信,石崇才是真正的谋逆者。

殿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名狱卒送来简单的饭菜。谢渊随意吃了几口,便又开始思考对策。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天下百姓的期望,绝不能让石党的阴谋得逞。他必须坚守到底,直到将所有奸佞绳之以法,还大吴朝堂一个清明。

夜色渐深,京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可刑部内外,却暗流涌动。玄夜卫缇骑按照谢渊的提醒,迅速行动起来,加强了对那个杂役的保护。此时,杂役已被关押在玄夜卫北司的临时牢房中,由四名缇骑轮流看守,防卫森严。

石崇派来的杀手潜入京城,试图刺杀杂役,却发现牢房外守卫严密,根本无从下手。他们只能在牢房外的暗处潜伏,等待时机。

与此同时,石崇派去威胁中立派官员的人也遭遇了阻碍。中立派官员们早已料到石崇会有此举动,纷纷加强了府中的守卫,有的甚至直接搬到了亲戚家暂住。石党的威胁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中立派官员更加坚定了支持谢渊、反对石党的决心。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得知石党派人刺杀杂役、威胁官员的消息后,怒不可遏。他立刻下令,加强对杂役牢房和中立派官员府邸的守卫,同时命人追查杀手的行踪,务必将他们抓获。

在刑部偏殿,谢渊通过缇骑得知了外面的情况,心中稍感欣慰。他知道,玄夜卫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石党的阴谋很难得逞。但他也清楚,石崇绝不会就此罢休,明日的审讯,仍会充满变数。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他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经历,从野狐岭血战到南宫传讯,从赎君归返到整顿边军,每一件事都历历在目。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天下百姓的期望,绝不能让石党的阴谋得逞。

夜色越来越浓,一场围绕着证据与真相的较量,仍在暗中进行。谢渊知道,明日的审讯,将是决定他个人命运,甚至是大吴江山命运的关键一战。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迎接这场硬仗。

徐靖回到自己的府邸,心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他知道,明日的证据核查,很可能会彻底暴露自己的罪行,到时候,石崇也未必能保得住他。他必须为自己寻找一条退路。

他召集了几名亲信,在书房中召开秘密会议。“明日证据核查,我们很可能会败露,” 徐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石大人虽然势力庞大,但面对确凿的证据,恐怕也无能为力。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一旦事情败露,便立刻逃离京城,投靠北元。”

一名亲信犹豫道:“大人,投靠北元,恐怕会被天下人唾骂,而且北元未必会接纳我们。”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徐靖怒声道,“留在京城,只能是死路一条。北元与石大人有勾结,我们投靠他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况且,我们手中掌握着大吴的一些军事情报,北元定会感兴趣。”

另一名亲信道:“大人,我们可以先将家眷和财产转移出城,做好逃离的准备。明日审讯若真的败露,我们便立刻行动。”

徐靖点了点头,道:“好!事不宜迟,你们现在就去安排,务必在明日天亮前,将家眷和财产转移到城外的秘密据点。同时,备好马匹和干粮,随时准备出发。”

“是!” 亲信们纷纷领命,转身离去。

徐靖独自一人留在书房,心中充满了悔恨与绝望。他后悔自己当初投靠石崇,参与构陷谢渊的阴谋。可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他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明日的审讯能够出现转机,或者自己能够顺利逃离京城。

中立派官员们在离开刑部后,并没有各自回家,而是聚集在吏部尚书李嵩的府邸,召开紧急会议。他们深知,明日的审讯,不仅关乎谢渊的清白,更关乎朝堂的未来。石党势力庞大,若不团结一心,很可能会被石党各个击破。

“明日的证据核查,是我们扳倒石党的绝佳机会,” 李嵩沉声道,“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坚持公正,无论石党如何威胁利诱,都不能动摇。只要能够证明谢大人的清白,揭露石崇的阴谋,我们就能得到陛下的支持,彻底肃清石党。”

前礼部尚书王瑾道:“李大人所言极是,石党官官相护,作恶多端,若不将其铲除,朝廷永无宁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明日在刑堂上,全力支持谢大人,揭穿石党的谎言。”

户部尚书刘焕道:“我已经下令,让户部尽快整理好谢大人的财产记录和粮草调拨凭证,确保明日能够及时呈给主审官。同时,我也会提醒户部的官员,务必坚守原则,不得被石党胁迫。”

吏部侍郎张文道:“我也会联系吏部的官员,整理好谢大人的任职记录和兵马调度文书,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另外,我会派人保护好那些可能被石党威胁的官员,确保他们明日能够安全出庭作证。”

中立派官员们纷纷表态,愿意团结一心,共同对抗石党。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确保明日的审讯能够顺利进行,证据能够得到公正的核查。

会议结束后,官员们各自离去,开始为明日的审讯做准备。他们知道,这场斗争充满了风险,但为了大吴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的百姓,他们必须坚守到底。

为了确保明日审讯的顺利进行,玄夜卫缇骑和京营士兵按照周铁和秦飞的命令,在刑部内外布下了严密的防线。刑部大堂周围,缇骑们手持武器,来回巡逻,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防止石党成员混入其中,制造混乱。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亲自坐镇刑部,指挥调度。他下令,在刑部的各个出入口设置关卡,严格盘查进出人员,只有持有通行令牌的官员和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刑部。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偏殿和杂役牢房的守卫,确保谢渊和杂役的安全。

京营都督同知岳谦也率领部分京营士兵,在刑部外围布防,防止石党发动大规模袭击。士兵们手持长枪,排列成整齐的队列,神情严肃,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秦飞站在刑部的制高点,望着下方严密的防线,心中稍感安心。他知道,石党很可能会在明日审讯期间发动袭击,试图销毁证据或劫走徐靖,因此,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传我命令,所有缇骑和士兵,今夜不得休息,严密监视周围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果断处置!” 秦飞对身旁的副将下令道。

“是!” 副将躬身领旨,转身离去,传达命令。

秦飞看着夜色中的京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他相信,只要能够顺利完成明日的审讯,揭露石党的阴谋,大吴的朝堂就将迎来新的清明。他也相信,谢渊的忠良之名,终将得到洗刷。

谢渊在偏殿中彻夜未眠,他反复梳理着明日审讯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他知道,石党很可能会在明日的审讯中继续狡辩,甚至可能会伪造新的证据,试图混淆视听。因此,他必须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抓住每一个破绽,予以反击。

他想起了石崇私通北元的密信,这是石崇谋逆的关键证据。他已经通过玄夜卫内线,得知这封密信被藏在石崇府邸的密室中。他决定,在明日的审讯中,适时提出搜查石崇府邸,寻找这封密信,给石党致命一击。

同时,他也考虑到,石党可能会威胁杂役,让他翻供。因此,他准备了一些杂役之前的供词记录和相关证据,一旦杂役翻供,便可以当场揭穿他的谎言。

谢渊还想到,明日的审讯,陛下很可能会派亲信前来旁听。因此,他必须在审讯中展现出自己的忠良与智慧,争取得到陛下的信任与支持。他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奏疏,列举了石党的种种罪行,以及自己的冤屈,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呈给陛下。

夜色渐渐褪去,天边泛起了鱼肚白。谢渊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即将到来的黎明,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一场决定自己命运和大吴未来的硬仗,即将开始。他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无论前方有多么艰难,他都将坚守到底,直到将所有奸佞绳之以法,还大吴一个清明的朝堂。

黎明时分,京城渐渐苏醒过来,可刑部内外,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缇骑们和京营士兵们经过一夜的坚守,依旧精神抖擞,严阵以待。前来参加审讯的官员们陆续抵达,他们神色严肃,显然也知道今日的审讯非同寻常。

谢渊在偏殿中洗漱完毕,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囚服。虽然身陷囹圄,但他依旧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一名缇骑前来禀报,告知他可以前往大堂准备审讯了。谢渊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向大堂走去。

徐靖也早早地来到了刑部,他神色憔悴,眼中布满了血丝,显然也是一夜未眠。他看着谢渊从偏殿中走出,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却又很快掩饰过去。他知道,今日的审讯,将是他与谢渊的终极对决,要么成功构陷谢渊,要么自己身败名裂。

石崇并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了赵达作为代表,留在刑堂中监视审讯的进展。赵达神色紧张,不断地向外面张望,显然在等待石崇的进一步指示。

周铁、秦飞和副御史大夫也陆续抵达大堂,坐在主审席上。周铁看着堂中的众人,沉声道:“今日,我们将继续审讯谢渊通敌谋逆一案。昨日,谢大人提出了诸多疑点,今日,我们将逐一核查相关证据与人员,务必查明真相。希望各位官员能够坚守公正,如实作证,不得有任何隐瞒或偏袒。”

他顿了顿,宣布道:“现在,审讯正式开始!传相关存档与人员上堂!”

随着周铁的一声令下,一场关乎大吴江山命运的终极对决,正式拉开了序幕。刑堂内外,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每个人都知道,今日的审讯结果,将彻底改变大吴的未来。

片尾

吏部、户部、兵部的存档陆续被呈上大堂,详细的记录清晰地证明了谢渊的清白;杂役在玄夜卫的保护下,安全抵达刑堂,准备如实作证;中立派官员们精神饱满,随时准备反驳石党的狡辩;赵达在堂中坐立不安,不断地派人向石崇传递消息;石崇在府中焦急等待,手中紧握着伪造的 “谢渊勾结北元” 的密信,准备在关键时刻抛出。

一场围绕着真相与谎言、忠良与奸佞的终极较量,已然展开,大吴的命运,将在今日的刑堂之上,尘埃落定。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刑堂困斗之役,实为大吴朝堂忠奸对决的关键铺垫,亦是司法公正与奸佞强权的激烈碰撞。徐靖理屈词穷仍强作威福,欲以强权终止审讯,实乃‘色厉内荏、黔驴技穷’;谢渊身陷囚服却从容不迫,从动机、准备、轨迹、证据四维度层层反驳,尽显‘智略过人、忠直坦荡’。

此役之核心,在于‘法理’与‘强权’的博弈:谢渊以《大吴刑律》为盾,以多部门存档为刃,将石党的构陷拆解得体无完肤;徐靖与石党则妄图以强权压制真相,却在公论与官制的双重制约下,处处碰壁。中立派官员的集体发声,彰显了朝堂尚存的清明之气;周铁的公正决断,体现了司法对强权的制衡之力。

史载元兴帝萧珏曾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不以私怨而废,不以强权而屈’,此役恰印证此言。天德朝这场刑堂困斗,留给后世最珍贵之训,莫过于‘强权难压公论,伪证不敌法理’—— 无论奸佞如何处心积虑,如何仗势欺人,在铁一般的法理与公论面前,终将原形毕露;无论忠良如何身陷困境,如何遭遇构陷,只要坚守本心,依靠法理,终将沉冤得雪。

黎明时分的刑堂,已然成为决定大吴命运的关键战场。愿后世为官者皆以此为鉴,坚守司法公正,敬畏天下公论,明辨忠奸,严惩奸佞,方能护朝堂清明,保江山长治久安,不负百姓所托,不负列祖列宗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