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乔木生夏水,百舸集洲沚(2 / 2)

\"正该掀翻。\" 陆凯展开附页,上面贴着玄夜卫非法调令、越商密约残页、以及王崇年私扣工食银的流水账,\"太府寺借‘例得扣除’之名,行通敌卖国之实,此等硕鼠不除,何以谢天下?\" 他忽然压低声音,\"且看这调令上的印信,与襄王玉佩如出一辙......\"

申时初刻,谢府废墟。谢渊蹲在焦黑的廊柱前,用银簪刮下一层炭灰 —— 完全重合。他忽然想起陆凯说的 \"模具\",想起元兴帝北征时的军粮转运图,心中大惊:原来太府寺借官窑生产的,根本不是青砖,而是越州打造兵器的模子!

\"公子,周大人差人送来了这个。\" 福生捧着个檀木匣,内装泰昌帝临终前未及发出的密旨,黄绫上 \"彻查太府寺\" 的朱批虽已褪色,却力透纸背。谢渊抚过父亲的印玺,忽然明白,二十年前的海塘案、父亲的血书、今日的策论,原是一场跨越两代人的清浊之争。

片尾

盟友聚首的四十二时辰里,太学的油灯、匠人的血砖、老臣的账册,共同织就了一张直指贪腐核心的证据网。陆凯在通政司的据理力争、周勉在破庙的老泪纵横、生员们在市集的慷慨陈词,让谢渊不再是孤军奋战 —— 他背后站着的,是被贪腐欺压二十年的万千黎庶,是泰昌朝遗留的清流派臣,更是大吴王朝对正义的本能渴求。

当暮色漫过宫墙,谢渊望着案头堆砌的证据,忽然发现每本账册的骑缝处都盖着印信,与永熙帝今早送来的密折印泥完全一致。他知道,这是皇帝释放的默许信号,更是正邪力量对比的微妙转折。而在太府寺后堂,王崇年盯着新收到的《模具清单》抄本,终于意识到自己低估了这群 \"书呆子\"—— 他们竟能从烧毁的砖窑、致残的匠人、褪色的密旨中,拼凑出自己经营二十年的走私网络。

子时初刻,陆凯冒雨来访,袖中藏着从越商手中截获的密信:\"王崇年已向襄王求援,不日将以‘清君侧’之名,调动封地私兵。\" 谢渊望着信上的北斗纹,忽然想起父亲曾说:\"真正的盟友,不在朝堂之上,而在民心之中。\" 他摸出匠人送来的 \"顺兴号\" 船单,知道下一步,该是直捣黄龙的时候了。

谢渊提笔给永熙帝写第二份密折,附上周勉整理的《元兴朝私兵调令》副本:\"陛下可知,萧氏官窑的北斗纹模具,正是越州打造‘穿云弩’的关键?二十年前的‘激变商民案’,不过是他们掩盖军资走私的幌子......\" 墨痕未干,窗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 那是太学生们举着策论,在朱雀大街游行的声音,口号声震天动地,惊起栖凤楼的宿鸦无数。

(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