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东湖文会(3)(2 / 2)

静谧怅惘的告别时刻,赵明远忽行至水榭中央。未置一言,只将埙凑近唇边。

一声浑厚、苍凉、悠远如大地沉吟的埙音,蓦然划破暮色宁静,如远古回响,瞬间攫住所有心神。那呜咽婉转之音,奏的是楚地古曲《哀郢》片段,蕴故国之思、漂泊之叹。

余韵未绝,赵明远指法倏变,埙音陡然化为清朗开阔、悠扬中正的气韵——竟是将周敦颐《爱莲说》的意境悄然化入!

不知是谁,被这奇妙的融合触动,率先低声吟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声虽轻,却清晰可闻。

如同石子投湖,吟诵声迅速蔓延。一个,两个,三个……不同书院的学子纷纷加入,起初稍显参差,旋即融为和谐共鸣:

浑厚苍凉的埙音,稳稳托举着清朗悠扬的集体吟诵。晚风拂动少年衣袂,吹散了白日里所有的争执、褒贬、得失与隔阂。这一刻,朱陆之分、书院之别尽皆消弭。唯有一群年轻灵魂,在这片古老壮丽的山水之间,以最纯粹的声音,礼赞着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寄托着对至善之境的共同向往。

秦思齐立于人群边缘,望着霞光中赵明远专注的侧影,望着同窗们沉浸吟诵的诚挚面容,望着这天地人交融的壮丽景象。他深吸一口气,将满腔激荡与共鸣,化作最响亮投入的吟诵: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埙音袅袅,终在悠长尾韵中消散于暮色。吟诵声渐次停歇。水榭内外,唯余寂静。东湖晚风依旧温柔吹拂,带着莲荷清气,掠过每一张年轻而有所感悟的脸庞。

彩绘画舫在船工号子声中缓缓驶离烟波亭,满载霞光、荷香、埙韵与吟诵余音,驶向灯火渐起的武昌城。秦思齐立于船尾,回望那渐渐融入暮色的湖心亭影...文会,至此方真正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