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番外四:回村的诱惑(1 / 2)

郭子榆随代江出发前就派人先去忠勇村报信了。

傍晚天都要黑了,车队驶入忠勇村,早已等候在此的村民们立刻下跪,高喊恭迎公爷、郡郎和郡王回村。

邵云安没露面,王石井停车,让众人起来,特别与赵村长说了两句话。

一路奔波回来肯定是要先休息,王石井让赵村长到别院去一趟,其他人就先各自散了回家。

马车和骡车一路驶到别院的门口才停了下来,邵云安把太子和儿子交给王石井,下车。

抬头一看,邵云安:“‘忠瑞园’……”

皇上的字写得不错呀。

跟着坐马车过来的赵村长上前说:“郡郎,村口的村碑和牌坊上的字也是皇上写的。”

皇上和君后过来那趟做了什么邵云安也都知道了,还知道皇上临走的时候把别院地里长的、库房里囤的菜粮都带走了。

王石井现在很懂事了,非常恭敬地说:“见此字如见皇上,皇上隆恩,井不足报万一。”

邵云安回过神,也赶紧跟着说:

“是啊是啊,皇上和千岁对我们一家的恩宠,我们一家是无以为报,只能更尽心尽力地为皇上和千岁尽忠。”

王石井拉过王青、王璟妍和蒋沫熙对皇上的这一题字叩拜过后,一群人才抬脚迈过门槛,进门。

“忠瑞园”的管事带着下人们也都跪在地上恭迎公爷、郡郎回村。

王石井让众人起来,让别院的两个管事过来问话,其余人该做什么做什么。

两位管事和赵村长跟着王石井去堂屋,下人们搬行李的搬行李,去提水的去提水。

两个孩子明显有些累了,邵云安抱着太子,蒋沫熙抱着王行翼先去后院。

“忠瑞园”还在扩建,工部给出的扩建图纸十分的符合王石井和邵云安的身份,永明帝做了一些修改后就准了。

照工部的那份图纸,这“忠瑞园”没个两三年扩建不完。

扩建的地方与已经盖好的地方用一堵墙、一条路暂时隔开了,等扩建的部分修建好,再来调整已建好的部分。

邵云安和王石井带着孩子们回来了,赵村长也要问问公爷的意思,是否先停工。

王石井去谈事,邵云安先安排孩子们去洗澡,其实在船上的时候他们会轮流进空间去洗。

只是这一路上还是有不少的土,又出了汗,冲个澡晚上好睡觉。

晚饭就简单一点,等到邵云安和几个孩子收拾完,厨房也送了晚饭过来,王石井、郭子榆和代江才出现。

代江是邵云安派人喊过来的。

王石井坐下就说了园子在扩建的事,然后说:“我的意思是园子该扩建还是扩建,那边影响不到这边。

咱们要待两个多月,那些建园子的人两个多月不开工,工部那边不给他们算工钱。

皇上的好意咱们接受,这扩建的钱国公府出一半。

如果施工确实有影响,就停工,我也会他们找份临时的活干。

不过他们不能靠近正院这边,赵村长帮咱们养了几只大狗,看家。”

邵云安:“我没意见。”

代江:“我的职责是保护太子殿下,公爷和郡郎只管去忙。”

郭子榆在场,赵村长说的都是村子这两年的事情。

皇上赏赐忠勇村永不起科,那这税要怎么收还得王石井拍板。

忠勇村是王石井的封地,虽说村子不大,但事情不算少。

王石井没有当场说这税的事,他喊来赵村长主要是听他说说村子里的事。

有代江在,有些事郭子榆不好讲,等到四人吃完饭,代江也回客院休息了,郭子榆才把王大力的事说了。

王大力的事王文和已经去信告知了王书平,不过王书平没有再去公爷跟前讨嫌。

王大力一家与王石井已经没有亲缘上的关系。

在虎行关的时候王书平就提了王枝松,他又去提王大力,好像是逼着王石井记得那一家人。

王书平只跟后面回来的赵元德说了,赵元德的意思也是那家人的事日后尽量不要在公爷跟前再提及。

郭子榆说出王大力的事是让邵云安和王石井心里有个底,他的身份毕竟与王书平、赵元德不一样。

说了王大力的事,重点就是玉米大丰收。

忠勇村的玉米马上要春种了,既然王石井回来了,郭子榆肯定要向他汇报,并听听他的意见。

王石井的意见很简单,玉米之前是怎么种的今年还怎么种,可以看情况分给村里人扩种。

不过皇上既然盼着敕南府能一年两季玉米,那忠勇村也要跟上。

玉米吃肥,所以田地的追肥、增肥都需要郭子榆把控,王石井要忙春茶,玉米这边他势必没法兼顾。

三人说正事说到很晚,回到房里,邵云安才问:“那个永不起科你打算怎么做?”

王石井道:“义父跟我说了,说忠勇村是我的封地,不能不收税。

皇上说永不起科,是我不用给朝廷交封地的税,这是皇上对我的恩赏。

若免了村里人所有的税,义父说怕他们日后会把很多事看做是理所当然,就不好管了。”

邵云安:“那你听义父的吧。”

忠勇村的村民已经没有徭役的烦恼了,再没税……他们毕竟是封地上的百姓。

岑老给王石井的建议是税还是收,但可以减一点。

村民们可以不服朝廷的徭役,村中他们该出力的还是要出力。

如果永修县有徭役上的需要,忠勇村要么出人要么出钱。

郭子榆现在是县令还好说,若以后换一个县令……

万一对方跟王石井不对付,从徭役和赋税上给王石井找麻烦那太容易了。

历史上多少有封地的藩王在这上面跌跟头。

听王石井说完,邵云安再次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含金量。

王石井道:“村里的赋税我减一半,但村里人的税只减四分之一,就是一半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