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段时间会到一架战斗机,原先是德国产的,抗战的时候被老江买过来,让我们给打下来,修修补补用了这么多年,也差不多该报废了,最后发挥一点余热,你看行不行?”
何天忙不迭点头。
“我在朝鲜战场,看过老美的飞机,战争是最好的科技催化剂,二战时期的德国有最好的飞机,很多家底都没来得及拿出来。
战败后被抄家,老苏就拿人家的钱和物,更多的科学家,机械人才还有造好的飞机武器图纸啥的,都被老美拿走了,我在朝鲜研究过他们的飞机,绝对没问题。”
段工欣慰。
“小天,你在机械这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天赋,一定要好好运用,我估计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很艰难。”
何天点头。
她就一个人,一个脑袋一双手,无论困难还是容易,她能做的有限,尽力去做,爱岗敬业,就是爱国,人人都这样,多大的难关也能熬过去。
但是何天没想到,这难关也太难了。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三十亿的债务。
小米加步枪在美方的飞机大炮面前显然是不行的,自己没有兵工厂,只能找老苏采购武器装备,三十亿的武器装备原本说是援助,可要是真翻脸,那就是债务了。
感受到对方态度的变化,组织上火速集结人手,果断开始搞自己的兵工产业。
飞机送过来的同时,还有全国各地十五名工程师。
这年头的工程师,只要是安装发动机的机械,大家都能涉猎一二,原理是差不多的,拆开研究一二,不在话下。
拆解之后,何天把每一步都数据化,做好编号排好顺序,所有理工科看到这些笔记,就能对战斗机的情况有个直观地了解。
除了战斗机,还有汽车,卡车,坦克,这些大家伙在何天眼里,也跟拖拉机,大型收割机差不多,都是铁疙瘩。
只要把内部构造数据化,就很好理解了。
好比买很多东西,如何合理利用手中钱款一样。
飞行原理是固定的,如何改变参数,让参数之间相互影响制衡,最后汇总,达成飞行原理这个关门理论,就是所有工程师要做的。
这期间,还要考虑节能,增强动力,简化操作步骤,携带弹药的便携性,杀伤力,速度等等。
段工提出线条改写,这段时间国际上最有名的就是以游隼的线条为原型研发出来的破坏者轰炸机。
在战斗机上作出类似的改变,就能节约不少能源。
何天这边提出用冷却液为发动机降温减负,也是提高性能的。
工程师们开动脑筋,几乎人人都有合理的可行性方案。
最终汇总成一张图纸的时候,无人区军工厂也可以投入生产。
经过组织上的批准,尽管经费有点困难,但整个工厂所有人热情高涨。
建造建国后第一架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在座众人有一个算一个,以后,未来,都要写在开国史书第一页的。
1955年底,第一架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在大西北无人区上空试飞。
从祖国少得可怜的空军战队抽调了最精锐的飞行员组成试飞大队,及时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