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承宇登基那日,京城飘着细雨,灰蒙蒙的天空像是在为顾云芷的离去哀悼。太和殿内,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神色肃穆地跪拜在地,山呼 “万岁”。顾承宇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心中既有对权力的敬畏,更有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他攥紧腰间玉带,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 这龙椅是母亲用一生心血换来的,他绝不能辜负。
登基大典刚过,顾承宇便召来顾云卿与顾云夕。御书房内,烛火跳动,映照出三人凝重的面容。顾云卿率先开口:“陛下,如今朝野虽稳,但仍有两处隐患需尽早处置。一是青州盛家,盛旭鹏虽多年安分,但其子盛文彦近来在青州暗中联络旧部,似有异动;二是江南士族,当年肖园大人削弱其势力,如今他们对新政仍有抵触,需加以安抚或制衡。”
顾承宇点头,指尖轻轻敲击案几:“舅舅所言极是。盛家盘踞青州数十年,根基深厚,不可贸然动之。传朕旨意,召盛文彦入京任职,名为提拔,实则软禁,断其在青州的臂膀。至于江南士族……” 他顿了顿,想起母亲曾说 “治民先治心”,“命肖园大人再赴江南,一则巡查吏治,二则开设书院,教化百姓,让士族明白新政并非针对他们,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顾云夕补充道:“陛下考虑周全,但还需留意宗室子弟。当年蛊惑陛下的几位宗室,虽已被圈禁,但其家族仍在朝中任职,恐暗中生事。” 顾承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朕自有打算。明日早朝,朕便会下旨,将那几位宗室贬为庶民,其家族成员调离要害部门,以儆效尤。”
次日早朝,顾承宇颁布三道圣旨,一道召盛文彦入京,一道遣肖园赴江南,一道处置宗室。旨意宣读完毕,殿内鸦雀无声,大臣们暗自心惊 —— 新帝虽年轻,却已有顾云芷当年的果决。唯有几位老臣面露忧色,其中以吏部尚书周显最为明显。周显是前朝老臣,与被处置的宗室沾亲带故,他出列躬身道:“陛下,宗室乃国之血脉,如此处置恐伤宗室和气,还请陛下三思。”
顾承宇目光直视周显,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大人,宗室若循规蹈矩,朕自然善待;但若勾结外人,蛊惑储君,危及社稷,朕若不严惩,何以对天下百姓?何以告慰先皇在天之灵?” 周显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悻悻退下。顾承宇借此机会告诫群臣:“朕登基后,唯以国法为纲,唯以百姓为重。无论宗室贵胄,还是文武百官,若有违法乱纪者,朕绝不姑息!”
朝会后,顾承宇回到御书房,翻看母亲遗留的奏折。那些奏折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母亲对国事的思考,小到百姓的赋税,大到边境的防御,无一不细致。他摩挲着母亲的字迹,眼眶泛红,低声道:“母后,您放心,儿臣定会守住这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
几日后,盛文彦抵达京城。他深知此行目的,却故作恭敬,入宫拜见顾承宇。殿内,顾承宇看着眼前这位面带笑容、眼底却藏着野心的盛家公子,心中冷笑。他任命盛文彦为礼部主事,一个看似清闲却无实权的职位,随后又下旨让盛旭鹏留在青州,不必入京。盛文彦虽心中不满,却也不敢表露,只能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