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错觉(1 / 2)

灵石仙族 一通乱写 1141 字 1天前

这并不是陶渊第一次进入黄昏古道,但却是他第一次进入至宝试炼。

在进入此地之前,他对这真意空相的三重考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面对前两道大关,天赋和毅力的考验,陶渊都有极大的把握能够闯过。

至于最后一道气运大关,就有些说不好了。

自打修道以来,陶渊便一直觉得自已气运平平,说不上多好,也算不得太差。

这个情况直到他收了沈岳为徒之后,才有所改善。

这位曾经的西北第一天骄,在拜陶渊为师的同时,也让后者得到了自已身上那份气运的照拂。

在教育弟子方面,陶渊从来不会摆架子、拿姿态,与沈岳讨论那些圣贤书上的文章时,也都是以平辈论道的心态去进行。

正如承天书院内流传的那句圣贤名言一般,陶渊自始至终,都秉持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念。

无论自已是学生,是先生,还是坐到了院主的位置,这一点都是始终不变的。

也正是因为他这个领头羊做了榜样,承天书院才能够从当年的一众儒修山门中脱颖而出,将逐虎文脉一途尽握于手。

站在山道前,陶渊抬眼看向这座高不见顶的巨峰,回忆了几分往事之后,面上也是露出了几分笑意。

“沈岳啊,师父如今,也开始与人争先登高了。”

陶渊低声自语道:“虽然那句话是不错,以你的天赋,往后道途成就是注定要超过为师的,只是我这做师父的,总归也得要加把劲才是。”

“未来在更高处,我或许会因天赋耗尽、道途难进而无法与你同行,但现在嘛,为师这双腿脚,当是还走得动的!”

念及此处,陶渊眼神微凝,露出坚定的神采,而后大步上前,开始攀登这座象征着天赋的高峰。

与此同时,在山峰的另一侧,陈怀恩也再一次走上了这条熟悉的行山道。

遥想上一回,自已还是以玉宵宗长老班魁真的身份进入的此地。

如今故地重游,无论心境还是修为,皆是与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次,陈怀恩的目光没有再注意脚下的阶梯,而是仰头直望那山顶所在。

在进入此地之前,他本以为自已再度登峰时会激动、会忐忑。

但等真正到了此地,他的心湖却是出奇的平静,没有一丝波澜。

这份心境上的微妙变化,也是让陈怀恩露出会心一笑。

“感念神尊大人不弃,怀恩这些年并非是空长修为,于心境道命之上,应是也有了几分长进吧。”

怀着这份波澜不惊的心境,陈怀恩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走到了山顶。

他记得很清楚,上一次登峰时,与杨灵睿、薛青鸾二人同行,自已落在了最后面的。

但这一次,他却是领先所有同境之人,第一个抵达了山巅之处。

就连陶渊,都是慢了他十几息方才登顶。